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科输液五不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科输液五不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补液遵守五个原则?
在临床当中,补液的五大原则是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先晶后胶、晶胶搭配、见尿补钾。
1、先胶后晶、先盐后糖:脱体溶液分子量大,扩容较晶体溶液作用持久。糖溶液中糖经体内代谢后成为低渗液,扩容作用相对减弱。
2、先快后慢:为及时纠正体液失衡,早期阶段输液速度宜快,病情平稳后逐步减慢。但需根据病情、年龄、心肺功能给予调整。
3、宁少勿多:一般先补充丢失量,然后继续补液直到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完全纠正。
4、补钾四不宜:不宜过早;不宜过浓;不宜过快;不宜过多。
希望能帮到您。
小孩子生病动不动就打点滴好不好?
小孩子生病动不动就打点滴当然不好,要知道“是药三分毒”,打针吃药能少则少,能免则免,只有在确实有必要的情况下,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指出: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不能滥用,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规范用药。不同的给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输液主要用于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治疗,虽见效快,但由于是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一般病人不必冒严重不良反应之风险而滥用输液。肌肉注射时药物吸收虽较输液慢,但比口服快,缺点是引起局部疼痛等反应。口服是最常用、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起效虽相对较慢,有些药品也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反应,但相对较轻,也相对易于处理。选择给药途径应遵循国际公认原则,即根据病情能口服的不注射,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的不静脉注射或输液。作为病人,或者病儿家长,要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不可为了让病人好的快而执意要求医生为病人开输液。当然,医生也不应无原则地乱开输液,不能因为病人或家属有要求而不顾用药原则。
小孩子生病不能随意打点滴,这件事情,我认为应该已经是一种共识了吧。
国家这几年也在大力推广不要滥用抗生素有关法规条例,舆论也在呼吁常识。就是因为前些年这个抗生素的滥用打点滴的滥用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小孩子生病,如果不是特殊病情,一般来说生病无非就是这几种:比如说感冒啦,发烧啦,消化不良啦,或者是感染轮状病毒上吐下泻,秋季腹泻、诺如病毒,常见的一些病毒感染问题,这些都不是靠打点滴,或者是用抗生素能治愈的。
不知道为什么不少家长是把打点滴作为一种特别了不起的治疗方式。自己也特别的焦虑,小孩子一有点不舒服,他情绪都快要崩溃了,典型的小孩生病、父母吃一碗。
看孩子感冒发烧三十九度抱起孩子就急吼吼地往医院跑,但是实际上多学习一些医疗常识、家长的心里,如果能够坚强一些的话,小孩子完全没有必要去医院受这样的折磨。
而且医院里通常这种时候是人满为患的,去了之后病毒互相交叉感染。
孩子还会紧张,然后打点滴也很疼痛,这样整个过程对孩子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治疗的帮助。医生不让打点滴还着急冲医生发脾气。
经常挂点滴本身对身体有害。静脉输液在国外的医生看来就是一个小手术,它是有创治疗,血管刺穿是有一定的概率会给孩子造成这种伤害,增加感染的风险的。我们这边收集到的一些案例,好几起儿童的普通感冒治疗中猝死,都是在输液过程中,这种病案就是普通的感冒,然后输液了,然后小孩子卒死了。药物过敏,血管栓塞等等,都是和输液有关系的。
所以呢,小孩子只是一个感冒发烧或者是上吐下泻而已,要把他拉去挂水去冒这么大风险的,完全是非理性的。因为本身这些疾病都是通过一些温和而有效的手段缓解,等待自愈呀。当然,以上只是育儿经验的分享,具体病情,请尊重医生嘱咐。
我只是说,不到万不得已,切勿输液。
至于正常健康孩子,小感冒发烧把输液当作日常,就万万不行。我自己和我家孩子,十年没有输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科输液五不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科输液五不宜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