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今年中医药工作会议表示,在调整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布局的同时,将鼓励名医、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开设个体诊所。目前,相关草案已初步完成,符合条件的经营者也将纳入医疗保险。
据了解,由于针灸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且中医疗效享誉全球,且服务价格低廉,目前,包括北京医院在内的中医、北京东方医院、广安门医院等几家知名中医医院的就诊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仅针灸医生每天就可以接待150名患者,已经超负荷了。
北京市中医药局局长赵静表示,本市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中医执业者异地就医政策,印发《北京市关于鼓励名老中医执业的意见》“开设中医诊所”,鼓励名老中医到基层居民附近开设诊所。缓解群众看病难、看专科难的问题。她表示,意见稿已完成,将与社保局、食药监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后下发。
赵静透露,未来,这些老中医开办的个体诊所就诊,有望享受与社区医院同等的医保待遇。同时,深受人们喜爱的院内制剂也有望在这些诊所得到应用。不过,她表示,在社区开办中医诊所的人群中,享受医保政策的仅限于国家名册上的名中医、名老中医开办的私人诊所。北京。因为市中医药局担心真正的优质资源服务会受到影响。
此外,科研项目也可以在此类私人诊所开展,政府可以提供政策资助。据介绍,目前该市的老中医都没有自己开设诊所,而是分散在各个医院。“下一步我们计划使用中国著名老医生的金签名。”赵静坦言,目前名医开诊所政策仍需放开。
反应
新政策要重“名”轻“老”
北京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王林鹏表示,此次鼓励名老中医进社区开设诊所的举措,一方面可以让名老中医获得更多的机会。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了自己的技能,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发展自己的特色。诊断和治疗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目前大医院挂号、候诊时间长的现状。
他说,中医大师们都有超过65年的医疗经验。目前,他们在医院更多地发挥指导作用,但如果政策放开,他们可以在有需求的地方提供更好、更高效的服务。有动力去运用你的技能。
王林鹏表示,这项新政策要更加注重“名”而不是“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合理调动和配置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他表示,虽然私立诊所的挂号费等服务价格会高于公立医院,但纳入医保的配套措施将确保其药品价格与公立医院相同,真正体现非公立医院的药品价格。私立医院的营利性质。“这符合医改。随着多元化医疗服务格局的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