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的儿童画
有4条腿的公鸡?是的!6岁的李兰亭明亮夺目的画作中,公鸡有4条腿!
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儿童画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北京教育学院学前教学研究所教学研究员刘亚明表示,其实,孩子们清楚地知道公鸡有多少条腿,多出的两条腿是他的创造:公鸡要想跑得快,它必须再长出两条腿。腿!
和颜色。我们认为红色和绿色是胡说八道,但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自然的组合。3岁的张妈妈被画成了最亮丽的绿色,卷曲的水草头发、火红的嘴唇、绿色的身体和红色的鞋子——色彩的运用是如此大胆,画面却惊人的漂亮。
而6岁的颜如玉则画了一个人吃完辣后的表情——这个人浑身通红,眼里含着泪水,鼻子皱起来,舌头伸出来,满脸都是汗……一股辛辣的味道扑面而来!
“在颜色上,孩子们基本上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使用明亮的原创颜色。”刘亚明说道。绿色的太阳、红色的蚂蚁、黄色的空气、蓝色的脸出现在儿童画中,这并不奇怪。每个孩子的画都像我们看到的热带鱼一样,色彩饱满温暖,感染力极强。
尤其是孩子们的画,如此奔放、大胆、夸张,连绘画大师都会感叹!刘亚明说,4岁的金田画的守门员“手大得惊人,体现了守门员的特殊性,也如诗如画”。踢足球的时候,足球距离人有点远,所以孩子们就把腿画得很长,有趣又夸张的效果就出来了!”
儿童画还有更不合理的地方。很多孩子会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事情写在一张图画里,也会把想象的事情和真实的事件混合在画里。儿童绘画教育家杨敬之教授提到,小时候画天安门阅兵时,他把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放在一起了!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处于自由表达的顶峰。
不管画什么,孩子们画的是自己
谁是动物世界的王者?你的答案可能是狮子、老虎等。然而,4岁的韦宇认为兔子应该是国王。孩子的解释很天真:兔子喜欢吃萝卜和青菜。我最不喜欢蔬菜。兔子真是太能干了!在魏宇的画中,温顺胆怯的兔子变得十分威严:两只耳朵高高竖起,三根胡须引人注目,夸张。令人震惊的是,兔子吃了肉,肚子里还拉了很多小鱼!
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不管画多少人,她总是把自己画得特别突出,身材高挑,穿着高跟鞋。事实上,她身材娇小。她说:家里的大人总是劝我多吃点,这样才能长高!长高是这个小女孩的中心思想。
在儿童画中,我们会惊讶地看到,一切都有喜怒哀乐——太阳喜欢吃北京糖葫芦,也许3岁的于天雅自己也喜欢吃糖葫芦吧!五六支铅笔被宝宝在快乐地唱歌跳舞——3岁的孙凤帆觉得铅笔能像他一样很幸福!
“无论画什么,孩子们几乎总是在画自己。”刘亚明说:“孩子们一边画一边融入角色,仿佛自己就是画中的大公鸡、小蚂蚁。”台湾心理学家陈淼说:“孩子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孩子会把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投射到自己想要表达的事物上,我们称之为“拟人化表征”。这样,孩子的画就如同一幅镜子,告诉我们孩子的内心世界。”
绘画是孩子与人之间的桥梁
多多从两岁起就一直喜欢画画送给父母:感冒时的难受、玩具损坏时的悲伤、有一个好朋友的快乐……一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用记号笔画画,并将画作送给父母以外的人。通常他画的是他最熟悉的桥梁和道路。他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幅作品,一天可以交付二十幅或三十幅作品。“制作太多”会让他的画显得不那么珍贵,但孩子不在乎。如果他不把一幅画送给某人,那是因为这个人不令他高兴或令他害怕。
6岁的上海女孩嘉嘉最擅长画“心”——尤其是她在北京工作的妈妈。画完后,写上几个“思念”两个字。去年9月,佳佳上小学了。在一张写着“爱”的纸上,佳佳写道:“妈妈,您早点回家吧!快点回来,我的心里就会充满阳光。”!”孩子的画是天真无邪的,而母亲的心是甜蜜又愧疚的。为了让孩子的内心充满阳光,佳佳的妈妈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自己工作多年的北京公司团队。
5岁的梁英也懂得如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有一天,妈妈连续让她弹两次钢琴,她却一心想画画,一动不动。妈妈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孩子拿起水彩笔画了起来:一颗大大的心裂成了锯齿状,原本完整的花朵伤心地破裂了,飞舞的蝴蝶也落了下来……母亲震惊了,她相信孩子的心被伤害了。她的粗鲁,梁英却告诉妈妈:“不是我!是你的心碎了。你让我弹钢琴,我没有去,所以是你的心碎了!”孩子的话比天使还纯洁!
不追求相似
当看到孩子画的四足公鸡时,大多数家长可能会用和善的语气启发孩子,让孩子观察“真正的公鸡”。“你画得不太像”是家长评价孩子画画时常用的一句话。咒语。
事实上,在绘画的时候,没有哪个孩子会主动去思考“作品”。绘画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一项令人兴奋的游戏,可以无拘无束地参与、创造,带来极大的乐趣。与此同时,孩子们画画也很随意,部分原因是他们还没有时间、空间和视角的概念,幼小的心灵无法区分想象和现实。因此,儿童画中出现不自然的构图、色彩和比例。
我记得一个孩子画了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画。主题是他和妈妈在商场购物。画里只有男人和女人粗细的腿。“孩子的世界观和大人完全不同,家长不能仅仅因为造型的‘相似’而苛求。”刘亚明说道。台湾心理学家陈淼建议家长尽量延长孩子的涂鸦期。她认为,成人的引导可能会导致儿童绘画的童趣兴趣过早消失。毕竟我们喜欢孩子画画,但我们不想培养画家。
让我们的孩子自由地画画吧!儿童画中有很多“不合理”、“不像”,但正是这些,让儿童画中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童趣,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被遗忘、忽视的世界。在儿童画中,不合理就是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