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开车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前规划好行车路线。驾车外出时,应提前做好计划,选择合理的行车路线。尤其是在车辆较多的城市地区行驶时,应对自己将要行驶的路线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尽量避开车辆相对集中的道路。同时,还要对需要经过的主要路段、立交桥、路口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开车的时候才能心中有数。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把握行车时间,保证旅途顺利。
(2)避免高速行驶。老年人的适应能力较慢,对车速、距离的判断能力低于年轻驾驶员。如果高速行驶,遇到危险时很难采取果断措施。因此,应避免高速行驶,更不能强行超车。在三车道以上的道路上,应尽量在第二、第三车道行驶,最好不要走第一快车道。
避开高峰时段。车辆行驶高峰时间为上午7点30分至9点、下午5点至6点30分。每天,特别是在市区的主要道路上,经常会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老年人开车速度相对较慢,在拥挤的道路上更容易受到挤压和冲撞,这让他们感到过于紧张。它们在行驶时容易发生机械运动和油气分离不当,影响行车安全。因此,老年司机如无紧急事务,应尽量避免高峰时段出行。
有自我保护意识。老年人视力相对下降,开车时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晴天最好戴墨镜。刺眼的阳光危害极大,使驾驶员几乎“失明”,非常危险。还要注意清洁挡风玻璃,不要让灰尘遮挡视线。行驶两个多小时后,应停车休息,注意手、肩、腰、颈的活动。
(5)减少夜间驾驶。夜间能见度很低,视线模糊,尤其是在没有路灯的道路上行驶时。稍有疏忽,就很容易引发事故。因此,老年驾驶员应尽量不要夜间出行,尤其是半夜。如因特殊情况必须开车的,应有他人陪同,以防发生事故。
恶劣天气少出行。雨、雪、雾等天气条件下能见度低、路面湿滑,是事故多发区。如果不小心,道路交通事故很容易发生。对于年龄较大的驾驶员来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老年驾驶员出行前应做好准备,收听天气预报,了解天气情况,尽量不要在雨、雪、雾等天气下驾车出行。
不要长时间驾驶。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会变得相对较差。老年驾驶员驾驶时间过长很容易疲劳,疲劳驾驶是安全的大敌。因此,每次驾驶时间不宜超过两个小时。一定要合理安排休息,注意心理和身体的自我调节,保证开车时精力充沛。
(8)“高速”行驶时要小心。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很快,超车、并道的情况很多。老年司机在高速公路上要特别小心,尽量留在外侧车道。适宜的速度为每小时70至80公里。即使他们驾驶的是高档汽车,速度也不应该超过100公里。超车或变道前,一定要注意前后车辆,留出足够的空间,做好防范措施。